生产三阶段,生产管理者管什么?理什么?(合计16项)
生产前(五项)
✅1.清楚生产排产计划的要求
生产正式开始前,生产管理者务必要清楚当天的生产排产计划的各项具体要求,分析确定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项重点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会出现的生产异常情况,目的就是为了在生产班会上讲解提醒到位、作为生产过程中监督检查的重要输入内容。
✅2.明确过程质量关键控制点
根据当天的生产排产计划、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过往生产的实际情况、客户对质量的关注点、人员的搭配组合情况,分析确定生产过程质量关键控制点,明确生产过程质量关键控制点的具体要求、监督巡查方案,目的:
—便于在生产班前会上讲解提醒全面到位
—便于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更具有侧重性
在生产开始后严格落实到位,确保过程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3.明确过程生产安全关键点
根据过往安全生产管理结果、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当天生产过程的变化情况,分析确定当天的生产过程安全关键点,明确生产安全关键点的注意事项以及生产安全关键点的监督巡查要求:
—便于在生产班前会上讲解提醒全面到位
—便于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更具有侧重性
在生产开始后严格落实到位,确保过程的安全符合规定的要求。
✅4.确定人员的出勤实际情况
确定当天生产现场人员的出勤实际情况,必要时对能出勤的人员提前做好相互之间的搭配合租,做好每个人员的具体工作调整安排,明确人员重新搭配组合后的职责、权责、做好了可获得的利益、做不好需要承担的责任,确保生产开始后的生产工作顺利实施,同时在生产班前会上予以明确宣布,让每个人都清楚各自当天的生产工作内容。
✅5.组织召开生产管理班前会
负责组织召开生产管理班前会,在班前会上:
—总结回顾上一天存在的各种异常情况(问题点),再次提醒大家要予以重视,防止再次出现
—讲解当天的生产排产计划要点,让大家都清楚当天的生产排产计划要求重点,确保精准执行
—提醒当天的生产过程注意事项,强化大家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意识与自查意识,确保过程的符合
—精准解答大家提出的各种疑问,消除大家心中的疑问,确保大家在生产过程中的执行满足要求
图片
生产中(五项)
✅6.做好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
生产管理重在过程,过程管理重在现场,现场管理重在监督,监督管理旨在督促合规。
生产管理者要做好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质量、安全、纪律、卫生、3S、进度、环保等,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解决,以督促生产过程的执行行为与状态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生产各项绩效的达成,实现生产管理的预期目标;同时通过过程的监督检查,跟踪验证生产班前会上的要求、生产管理制度流程的要求、领导层对生产工作的要求得到有效正确落实。
✅7.处理解决生产过程的异常
生产管理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比如质量异常、安全异常、环保异常、产线流通异常、设备异常等等,不论哪一方面的异常,生产管理者都有责任与义务督促处理解决,验证处理解决的结果,以确保生产过程顺利有效实施,确保生产管理绩效的达成。
✅8.与相关兄弟部门沟通协调
影响生产管理既有生产团队内部的因素,又有来自生产团队外部的因素。
生产管理者务必要在生产实施过程中,主动积极与相关兄弟部门、相关管理者沟通协调,消除阻力,促成共识,赢得支持,最终确保生产过程的实施顺利有效。
✅9.组织实施生产过程的变更
生产过程往往会因为某种原因发生变更,比如:生产转产活动、临时作业活动的增加、能源供给异常导致的变更等等,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生产变更,生产管理者都要做好生产变更前的准备工作,并在变更实施前做好预防式的提醒督促现场人员予以重视,确保生产变更的顺利合规实施。
✅10.验证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
管生产必须管过程的产品质量,否则生产的产量越大,生产的浪费越大,生产的效率越快,生产的损耗越大,生产的成本越高。
生产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验证过程的产品质量符合性,防止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流通到下道工序,同时通过验证过程的产品质量,及时发现过程产品质量异常,及时醒目标识并督促责任人改进完善,必要时向质量部门、技术部门寻求帮助,以确保质量异常的产品得到正确处理直至合格,同时有效防止质量异常的产品再次发生。
生产后(六项)
✅11.审查各生产工序提交的报表
生产作业结束后,各生产工序(生产线)都会将生产报表整理好提交生产管理者审查确认。
生产管理者务必要严格审查各生产工序报表,以验证报表的真实性、相互间的一致性、满足要求的符合性,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跟踪处理解决,防止异常继续存在给生产团队、公司经营带来更多、更大的伤害或损失。
生产管理者审查结束后,要及时整理存档,以备后续的存查和在有需要可追溯性的情况实现可追溯性。
✅12.确认生产后现场的整理整顿
为了确保生产后的现场符合规定的要求,生产管理者务必要对整理整顿后的生产后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确认,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解决,防止异常情况在班后持续存在最终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毕竟生产班后人员都已离开现场,若生产管理者不对整理整顿的生产后现场核查确认,就有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得不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必然会因持续地存在而积聚引发事故。
✅13.总结与分析生产的实际情况
生产管理者务必要总结分析当天的生产实际情况。
总结分析的目的:
—确认当天的生产工作计划都已得到有效落实,必要时查缺补漏或在第二天落实完成
—识别当天的生产任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处理解决
—识别生产管理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持续改进,精益求精,确保效益稳健
—汇总当天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点,作为第二天班前会议提醒的重要内容之一
—便于向领导精准汇报当天的生产实际情况,赢得领导对生产工作的大力支持
✅14.确认第二天的生产排产计划
确认第二天的生产排产计划,精准了解第二天生产排产计划的具体要求和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同时与计划部门沟通交流,消除生产排产计划确认中出现的疑问或困惑,确保计划得到精准正确执行。
更重要的是作为第二天生产班前会的重要输入内容之一和第二天生产过程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15.向上报告具体生产实际情况
通过适宜的方式向领导报告当天的生产实际情况,以便领导知晓,便于领导对生产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有针对性的支持,进一步确保生产的实施更加顺利有效。
✅16.确定第二天的生产工作计划
策划确定生产管理者自身的第二天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内容,作为生产管理者自身第二天的工作方向与目标,防止引起方向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导致生产管理处于“混沌茫然”状态,严重影响生产管理的绩效与效益,严重影响生产团队的利益。
图片
1.管理安全生产,必须做出的五个转变
2.安全检查,不仅要检查有没有,更要检查?
3.比“安全隐患”伤害力更大的"十种”不安全管理行为
4.管理生产安全的“十一”要领
5.生产管理每月需落实的“十二项工作”
6.现场安全管理“为什么难”持续有效落实(上篇)
7.现场安全管理“为什么难”持续有效落实(下篇)
8.供应商供货不及时、不合格,不妨从这11条查找原因
9.管理现场安全的目的就是为了“三个字”
10.问题反复出现的“十点”原因
11.提升班组质量与安全意识的方法:“八常”法
12.安全生产除了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还要坚持做好这“十点”
13.过程质量管理:六理、九管
14.管理安全生产,一定要注意“物极必反”
15.管理现场设备,管什么?怎么管?(3阶段,9要点)
16.生产管理的主要目的不外乎这5项
17.客户质量投诉,公司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三阶段、十五步)
18.检查生产现场,检什么,查什么(6大项、29小项)
19.生产现场一天的管理内容
20.带好、带强团队“十步法”
21.检查现场生产安全,除了要做到“经常性”,更要做好?
22.好管理者的“七字”特征
23.管理者在现场的“六种作用”
24.中层的九大责任
25.现场安全检查的方法:结合原则
26.生产班组管理:一会、二核、三查、四醒、五管
27.如何高效管理生产过程的质量与安全?
28.生产主管每天“十件事”
29.检查现场安全需注意的“八点”
30.安全生产管理的“八子”
31.现场检查的方法:既要+更要
32.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一检、二督、三提、四跟、五验、六总
33.安全生产是想通、想明白后的正确执行结果
34.管理现场安全,先从班组的安全管理开始
35.带团队、做安全、管质量要善用“相结合”之术
36.管好过程质量,除了持续做好培训,还要持续做好?(Ⅰ)
37.公司发展最大的阻力就是“伪管理者”,那么“伪管理者”有哪些具体特征?
38.对公司伤害最严重的就是 “伪管理”,那么“伪管理”有哪些特征
39.做“好”管理,请坚持做好“八多事”
图片
图片
✅在学习中思考:将学到的变为自己的;
✅在思考中学习:将想到的变为真实的;
✅在学习后实践:将学到的转化为标准;
✅在实践中验证:将标准落地产生效益;
✅在验证中复盘:强化认知提升竞争力。
学习—消化—理解—思考—运用—复盘—强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